何仲平料新安排每年30海外醫生來港 醫生協會憂醫生臨床經驗不足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5/09 11:24

最後更新: 2019/05/09 11:25

分享:

分享:

何仲平今早﹙9日﹚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估計,新安排下預料一年會有30名海外專科醫生來港,

醫委會昨日(5月8日)就放寬海外專科醫生實習安排通過「政府方案」,即海外專科醫生在醫管局、衛生署或兩所大學醫學院任職滿3年,通過執業試即可豁免實習,取得正式醫生牌照。醫學會會長何仲平坦言,對結果感到「有點失望」,但最重要是向前看,會尊重投票結果。

何仲平今早(5月9日)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估計,新安排下料一年會有30名海外專科醫生來港,他形容數量雖是杯水車薪,但相信仍有助紓緩本港前線人手短缺的問題。對於有政黨提出進一步豁免海外專科醫生考執業試,何仲平則指基於病人安全考慮,會「企硬」反免試安排。

另一名代表病人組織的委員梅卓能則認為,「政府方案」獲通過後,短期有助紓緩醫院人手不足。

對於另一病人組織委員林志釉表示近日有人向他施壓,令他昨日「轉軚」支持政府屬意方案,梅卓能否認曾向林施壓,

我本人冇﹙施壓﹚,我所知都冇

病人組織代表梅卓能﹙左﹚否認曾向林志釉施壓。﹙曾耀輝攝﹚

梅卓能和何仲平又指,各委員在過去一個月均感受到龐大壓力,梅形容過去一個月「是我一生人接觸傳媒最多的一個月!」何仲平則指,醫學會商討方案時,需顧及前線醫生、私家醫生等各方作考慮,加上傳媒一直追訪,故他也有一定壓力。

另外,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形容,有關結果是「慘勝」,他認為方案有助吸引海外專科醫生來港工作,同時能處理醫管局、衞生署和兩間大學醫學院人手不足問題,但投票取態壁壘分明,選任的醫生委員基於醫生的利益考慮,代表公營機構和病人的委員則較多考慮公共醫療需要。

同場的醫委會委員、醫學會副會長林哲玄表示,看不到私家醫生害怕海外醫生來港「爭飯碗」,形容昨日5個半小時的會議氣氛良好,能作出理性討論,各委員的出發點都是希望能夠幫到更多病人。

不過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副會長馮德焜擔心,3年有限度註冊工作沒有規定是否有臨床工作,擔心會造成漏洞,令來港工作的海外專科醫沒有足夠臨床經驗。